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,花生出苗前,可侵染刚萌发的种子,造成烂种,病菌侵染花生幼苗的下部,主根变褐色,植株矮小枯萎,成株期受害花生通常表现慢性症状,开始表现暂时萎蔫,叶片失水褪绿、变黄,叶柄下垂,根颈部主根上部稍凹陷、长条形褐色病斑,随病斑发展至整个主根,植株逐渐枯死,这时拔出病株根系通常呈“鼠尾”状,无侧根或侧根很少,土壤湿度大时,近土面根颈部可长出不定根,病株不易枯死,病菌可侵染入土的果针和幼嫩英果,果针受害后使荚果易脱落在土内。病菌和腐霉菌复合感染英果,可使荚果腐烂。 病原菌为镰刀菌,病菌在土壤、病残株和种子上越冬,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,据研究,种子带菌率可高达40%以上,病害发生与土质和排水条件有关,土层深厚、透水性强、排水好的花生地发病轻,黄勃土、土层浅薄的砂砾地发病重,苗期如遇低温阴雨、土壤湿度大,可造成病害面积发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