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生茎腐病主要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辽宁、河南、湖北、安徽等省,轻者病株率5%一10%,重者30%-40%,甚至60%-70%造成大量死苗,对花生生产威胁很大。 该病害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,一般有2个发病高峰,分别在苗期和成株期形成,主要危害花生子叶、根和茎等部位,以根颈部和茎基部受害最重,幼苗出土前即可感病腐烂,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物,使子叶变黑褐呈干腐状,然后侵人植株根颈部,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,在潮湿的条件下,病部产生密集的黑色小突起,田间干燥时,病部皮层紧贴茎上,曲部干枯中空口成株期发病多在表土接触的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处,初期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,病斑向上、下发展,茎基部变黑枯死,引起部分侧枝或全株萎蔫枯死,病株易折断,地下荚果不实,或脱落腐烂,病部密生黑色小粒点。 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株上越冬,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,病菌在田间主要靠雨水、风、农具等传播,在多雨潮湿的年份,特别是收获期遇雨.收获后的种子带菌刺及高,花生自出苗至收获都能发病,一般在苗期雨水多,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,发病较重,尤其是大雨之后骤晴,气温回升快时发病较重、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此病的发生,当5厘米的地温稳定在23-25℃,空气湿度在60%-70%以上,利于该病发生。 |